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砥砺奋进的五年:威信县扶贫取得丰硕成果

    信息发布者:ljhz111
    2017-08-03 18:04:30   转载

    砥砺奋进的五年:威信县扶贫取得丰硕成果

    2013年,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十八洞村考察时,提出了“精准扶贫”理念,成为十八大以来扶贫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。威信县在县委、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全县广泛动员,合力攻坚的局面迅速形成。从精准扶贫到精准脱贫,2013—2016年,全县52573人摆脱贫困,平均每年减少13143人,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5%下降到2016年的6.81%,下降8.19个百分点。

    党的十八大会议召开以来,正值国家实施新十年(2011—2020年)扶贫的关键时期,威信县作为国家重点扶持县、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重点县,扶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。为啃下扶贫攻坚“硬骨头”,县委、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,团结带领各级各部门、社会各界及其广大干部群众,围绕扶贫工作重点任务,突出脱贫对象、目标、内容、措施、方法、保障等“六个精准”,制定并实施《威信县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》、《镇彝威革命老区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三年行动计划》。2016年,在上级把威信县的脱贫摘帽时间计划从2018年提前到2017年的情况下,威信县谋定后动,克服困难,将“三年行动计划”调整为“两年行动计划”提前实施,精准确定脱贫攻坚时间表、路线图、任务书。重抓民生改善、基础设施、特色产业、素质提升、公共服务、环境保护“六大任务”,确保2017年全县精准脱贫目标的实现。

    五年来,通过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,全县贫困人口不断减少,贫困乡镇、贫困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。首先,扶贫资金投入量增大。2013—2017年上半年,全县投入各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、涉农部门资金、信贷资金、协作定点帮扶资金181000万元,这是威信县自实施扶贫开发工作以来资金投入量最大的五年,给脱贫攻坚、啃下“硬骨头”增添了“新活力”。二是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有了较大改善。新建、改造农村道路2688公里,贫困村、特困自然村寨的交通运输条件有了较大改善;除了修建铁路影响的个别行政村外,其它行政村公路全部实施了硬化、油化工程;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,农村2.28万人受益,饮水安全保障得到巩固提升;2017年底全县将完成“电网升级改造”建设任务,“一户一表”覆盖率达到100%。三是贫困农户不安全住房逐年减少。五年来,采取扶贫安居一批、易地搬迁一批、维修改造一批、社会帮建一批 “四个一批”的方式,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安居住房9774户,其中:安居工程6516户、易地搬迁2876户、维修加固155户、社会帮建306户,贫困农户安全住房逐年改善。四是贫困农户增收产业有了新的起色。五年来,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猪25862头、养殖黄牛5832头,养羊、养鸡364只和 63330只,种竹子、核桃、油菜、辣椒、蔬菜、中药材等经济林果木和经济作物56073亩。产业项目的实施,增强了贫困农户自身的“造血功能”,“输血”式扶贫方式正在向“造血”式扶贫方式转变。五是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有了长足进步。全县启动学校建设项目225个,新建校舍23.8万平方米。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14年免费教育,建立了贫困学生救助基金,确保无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辍学。全面实施行政村卫生室建设,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%。83个行政村已全部通宽带,实现4G全覆盖,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.8%。六是全县农村贫困人口数量持续下降,农民收入稳步提高。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58841人减少到2016年的25463人,减少了33378人,平均每年减少13143人。全县农村长住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3973元,增至2016年的7826元,年增幅达12.3%。

    2016年,威信县是实施“三年行动计划”的第一年,第一年就来了个开门红,依据收入、住房、教育、医疗、养老、政策扶持等6条标准,当年全县脱贫4138户17473人。依据贫困乡镇脱贫的11条标准和贫困村出列的9条标准,当年全县脱贫、出列2个贫困乡镇和8个贫困村(社区),实现了预期目标

    唯干部脱皮,群众脱贫。威信县在县委、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目前“找问题、补短板、促攻坚”工作,正扎实、有序开展,将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